老人没打疫苗之后:养老院不能被探视、孩子不能上学、取消医疗福利……谁给的胆?
导读
这场疫情,没有任何人可以置身事外。
继“98岁老人被强行打疫苗”之后,又一“魔幻”事件发生了——
一养老院奇葩公告,老人没打疫苗就不能探视
上海市民王先生向记者爆料,其母亲徐阿婆3年前骨折后住进了长宁安馨敬老院,今年已97岁高龄。过去,王先生及其兄妹轮流探视老人,但自从去年10月疫情开始后,至今都没再探视过。
院方给的说法是他们无法享受探视权,这是为何?
据爆料人称:“院长说老人没有打过疫苗,要探视的话要在打疫苗的老人之后。她说已经有100多个老人打过疫苗了,他们一个月可以享受两次的探视,而我妈妈排在后面,一直排不到,那不就等于不打疫苗的老人是无法享受探视权了。”
据称,王先生和其兄弟姐妹都自愿接种了疫苗,但是老母亲实在年数已高,心肺功能不好,打疫苗过程当中怕有什么不良反应,因此未进行接种。
但家属不解的是,他们接种了疫苗,也有核酸阴性证明,为何不让他们探望?为何养老院探视需要拿接种疫苗当作标准?这不是鄙视不打疫苗的老人吗?
记者注意到,院内告知书上,写着按照《本市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并结合市区两级文件精神,制定的探视要求。
图源:见水印
但是在上述文件中,记者并没有找到被探视老人需接种疫苗这一规定。那么,养老院如此做的依据是什么?
记者致电了该院院长。从院长左右为难,支支吾吾的回应中可以看出,这不是哪个上级部门的明确规定,而是养老院自己的“无中生有”。不过院长一句“至于你说哪里给的规定,我们心知肚明。因为疫情有些事已经不尽人意了,但是有什么办法呢?我们都没办法。”很有揣摩及思考空间。
近来,为了发动老年人接诊疫苗而衍生出来的一系列“迷之行为”不在少数,我浅举几个例子大家感受下:
1.新生入学,需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疫苗证明
近日,某地一中学对初一学生报到补发通知要求,新生报到需要提供共同居住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新冠疫苗接种证明,无法提供的学生不予以报到。
经过曝光后,7月26日该校相关人员对媒体表示,目前提供疫苗接种证明的要求已经取消,学生只需提供同住家属核酸证明即可。
2.村民不打疫苗将取消医疗福利
近日,一张居民未接种新冠疫苗而被居委会取消居民医疗、尊老金、年终福利享受的告知书流传,引起网友热议。
曝光后,7月27日江苏省无锡市东港镇政府党政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已让村里面全部收回告知书,“村里自主的集体经济,可能比如到年底给他代缴医疗作为一个福利,和个人的是没有关系的。”该社区居民委员会回应称,未发布相关告知书,目前正在调查中。
试想,如果没有媒体将这些事情公之于众,它们的走向又将如何?
不言而喻!
说实话,我要不是特地去搜了下相关新闻,还真不知道现在打个疫苗都能“玩得这么花”。不过,这种行为的存在是合理的吗?
出发点没错,但中途方式“变了形”
老年人接种疫苗是个难题,因为它不仅是个科学问题,更大程度上是个社会问题。
当前,我国的现状是: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7亿。
据6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表示:截至6月27日,60岁老年人接种覆盖人数达到23273.3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2023.1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老年人口的88.15%和83.41%。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7250.1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还有超4000万老年人未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
而新冠病毒对老年人最是“下手不容情”。
从各国监测新冠肺炎发病、重症、死亡的情况分析,60岁以上人群是重症和死亡的高风险人群,也是新冠疫情流行期间对医疗资源占用最多的人群。因为老年人患病后需要住院、抢救比例高,住院时间也较长,所以要高度重视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就拿我国今年以来最严重的香港疫情和上海疫情举例:
1.香港疫情
由于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低,第五波疫情中的香港产生了全球最高的死亡率,整体病死率为0.74%。香港疫情数据显示,全港85.5%的住院病例和95.8%的死亡病例来自于60岁以上老年人,而大约90%的死者没有完成全程接种,未接种疫苗的80岁以上老人死亡率最高。
2.上海疫情
5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上海工作组医疗救治专家、东南大学副校长邱海波教授在央视《新闻1+1》的直播中透露,上海此轮疫情中,80岁以上老年人占到重症比例的接近一半,但是重症的疫苗接种率仅3.6%,在死亡病例中,8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高达67%,但疫苗接种率仅1.3%。
6月1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发表了一项由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和马昕教授领衔的、针对上海疫情的大样本数据研究。研究显示,在这些最初为非重症且无不稳定病情的奥秘克戎感染者中,总体进展为重症的风险非常低,增加重症风险的因素为高龄和未接种疫苗。
由此可见,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意义重大。
于是,提高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等重症高风险人群的全程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成为了工作重点。
疫情之下,大家特别想保护这个群体,因此格外关注。
只不过在往下的级级传达中,关注变成了专注、目标变成了指标,在层层加码之下,很多地方在处理此问题的方式上“变了形”。
于是乎,有人把权利扩张到了养老院探视权上、新生入学资格上、居民享受医保福利上……
他们像是在“绞尽脑汁”的“达成指标”,可“强制命令”之下,毫无人情、底线可言。
这是很不可取,且很可怕的。如果权力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无限扩张,那视法律为何物?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拿任何借口突破法律的界限。
再者,“变了形”的处理方式怎么可能如期达到目标呢?
因此,这种“一刀切”、“懒政”我们坚决予以抨击。
不过,批判之下,基层工作者的难处我们也应看到:
上面有政策,下面必有回应。一基层工作人员在接受央视网记者采访时称:“各个地方要朝这个目标去推动,如果没有一定的力度、一定的措施,就完不成这样的目标。”
一般接种率在什么时候可以得到明显的提升?
那就是在遭受疫情之时。
可是在没有“近忧”的当下,据小编与相关基层工作者了解,确实有不少老年人不太支持疫苗接种工作。理由无非以下几种:
1.不常出门,没有必要;
2.有基础疾病,不合适;
3.身体不好,怕有反应;
4.偶合反应,心里恐惧……
在第九版新冠防控方案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到:疫苗接种坚持知情、同意、自愿原则,鼓励3岁以上适龄无接种禁忌人群应接尽接。
其实这句话里暗藏了一个难点:如果属于应接尽接的无接种禁忌人群就是不愿意接种,那该咋办?
这个时候确实就是需要相关人员开动脑筋想办法。这里,很有可能就重演了上文案例——强制、一刀切、懒政……
写到这里,这个话题彷佛变得有些无解。
可你的无解又不会阻挡疫情肆虐的脚步。
所以在此只希望符合接种条件的人不要再躲躲藏藏了。另外上文提到的“有基础疾病”、“身体不适”等原因,理应通过医生的专业评估之后再看是否需要接种,个人的主观臆断只会让这份本就难搞的工作雪上加霜。
大家要知道:这场疫情,没有任何人可以置身事外。
责编|亦一 苏沐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精彩回顾
➤ 异性主任的青睐,对年轻医生是机会,还是陷阱?|医学微小说
☟戳这里,更有料!